活动新闻

policy document

热门新闻

何人可:新机遇下的工业设计

作者: 时间:2018年09月15日 18:15 点击数:

一位良师,

带你预见设计行业与创意定制的未来;

一场专访,

让你了解新机遇下的工业设计

一次提问,

为你揭开牵绊自己的问题与困惑!

......

熟悉他的人都晓得

他亲切和善,声音爽朗,

每两三句话就伴着一声笑,

笑容如同刻在他脸上的作品,很是动人。

他就是...

何人可,中国设计界权威人物。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全国教学名师,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,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,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工业设计学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,中国工业设计红星奖评委主席,德国Red Dot、IF设计奖评委;日本G-Mark设计奖评委;美国Core77设计奖评委。“2014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“获得者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,设计管理,设计与商业模式。

新机遇下的工业设计

中国设计随着改革开放的40年获得了空前的进步与发展,但和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大差距。近几年工业设计受到了国家及企业的大力重视与扶植,这无疑是对设计行业的重要影响。无论是企业还是设计公司,都将面临产业升级、消费升级下的转型与变革。设计已经上升到企业的管理及战略层面,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砥砺前行中, 行业发展也遇到了新的困惑与挑战。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在共同探讨一些关键性问题。

作为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院长,何人可教授一直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前沿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。担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、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,对于当今中国设计教育及设计市场有着独到的理解与看法。

我国的设计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,危机与选择共存,机遇与挑战共存。当下的设计,应该从商业和权利的附庸中跳脱出来,建立全面而完整的理论体系,指导设计实践朝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。让设计回归到人的本质,从人的需求出发,探索新时代下的设计语言及表达方式。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变革给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前景。而随着国际化的交融与合作,跨文化跨学科的多元融合将带领工业设计走向更宽广的探索范畴。


《设计》:您一直在做设计管理、设计与商业模式的研究,能介绍下吗?

何人可:我认为设计管理在中国最为重要。不管是红星奖、红点奖,还是G-mark,我们都能看到中国的公司。可能有些单个产品非常优秀,但是体现整个企业文化、品牌理念的产品相对缺乏,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缺乏一致性。
在设计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生态。苹果是生态,小米也是生态。那什么是生态?我曾总结了一句话:设计生态就是用户体验的一致性。以前我们讲设计管理就是产品语言的一致性,但是现在这些不十分重要了,重要的是用户体验的一致性。用户体验的一致性里最重要的是交互体验的一致性。小米的米家APP能把数百件产品整合在一起。但是其它的公司呢?空调一个APP,电视一个APP,用户的体验就会非常糟糕。用户使用这些产品的时间成本、劳动力成本会很高,每个产品都要单独学习。但是小米的众多产品用一个APP就可以解决,因而是一致性的, 所以它构成了一个生态。产品从硬件看是完全一致的,但更重要的是应用的交互的一致性。对于企业来讲本身也降低了成本,不用每个产品都去做一个应用。今天的设计管理已经成了用户体验一致性的管理, 其核心是交互。
我们看小米是不是有特别的商业模式?所有的小米生态链产品都有他们的投入,设计的标准是严格一致的。这样就把以前非常过剩的产能充分利用起来,把一个个零散的、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统一的品牌。这是一种完全新的商业模式,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共赢。


 



《设计》:工业设计学科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变化?

何人可: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和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有很多联系,体现在设计上就是人和机器的关系有了很大变化。在各种大赛的评审中,人机交互成为了评判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,和以前纯粹美学的判断有很大不一样。是不是更加人性化?是不是让普通的老百姓都能非常方便的去使用高技术?其实技术越高,对设计的要求也越高。设计要让高技术更加平民化,更加平易近人。以前有些产品是高技术风格,用高技术去吓人唬人。现在我们要通过人机友好的界面,让所有产品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。这是我们所有设计师的重要挑战。交互的界面和以前不一样了,以前都属于硬交互,人和产品零部件的直接交互,比如方向盘、旋钮。但是今天的交互更多是软交互,交互的界面变得更加无形,比如说手势的交互、语音的交互、眼动的交互,这些都使交互更加自然,更加人性化。


《设计》:大学里很多教师直接读博留校,没有社会实践经验。如何看待这个问题?

何人可:这是我们设计教育最大的问题。在德国如果你是工程方面的教师,至少要有五年工程师的经历才能回到大学任教,但我们这里是门到门,由这个大学的门到另外一个大学的门,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, 所以培养的学生就会恶性循环,动手能力越来越差。目前来说,中国的教育体制很困难。不是说教师都要有博士学位,博士学位就意味着门到门。设计师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就回不到学校里了,这需要在体制上改变的。在欧洲,像米兰理工、皇家美术学院的科系里有60%都是兼职教授。基础课的老师可能是全职的,其他的专业课全部由业界大佬来上。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。

《设计》:如何看待设计比赛?政府、企业、媒体、高校都在办各自的比赛,比赛的作用到底是什么?

何人可:比赛有两种,一种是纯粹概念的,一种是针对产品的。比如说红星奖,就是主要针对产品的,红点奖有产品奖和概念奖,iF也是如此。产品设计奖很大的价值在于它商业的应用。比如说海尔要开拓美国市场,就需要参加IDEA的奖项。如果要开拓日本市场,就要去参加G-mark。如果要开拓欧洲市场,就要参加iF、红点。产品设计竞赛对于企业的市场推广是有很大意义的。概念奖就有一个导向问题,是不是有实际意义、社会意义,这就需要从多维度进行评价。

《设计》:中国设计不断获奖,是否证明我们的设计实力真正崛起?

何人可:中国的设计是在崛起、在进步,但是和国际先进的企业还是有很大差距,主要体现在品牌的缔造上。我们单独的产品可能是非常好的,但是品牌在国际上的排名就没有几个了。原因就是设计还没有成为战略。设计管理就是从上到下的,光靠设计自身是不够的。如果没有雷军, 就没有今天的小米。他们的八位创始人中就有两位都是工业设计出身。


《设计》:近几年文创、文旅产品非常火,众多博物馆、景区都在做,怎样才是好的文创文旅产品?

何人可:就我们的经验来说有四个化。第一个化就是数字化,中国的文创产品面临失传的问题。几乎所有的文化遗产都面临失传。年轻人不愿意去学,农村的手工艺人也到厂里面去工作。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数字化的记录、保存、研究。以前数字化的手段非常有限,只是音频和视频。可是现在我们可以用三维虚拟现实的方式进行更为细致的深入记录。首先要记录保存,只有数字化才能把这些宝贵的东西流传下去。其二就是当代化。所有的传统艺术在那个时候都是当代化的,否则历史是怎么前进的?青花在那个时候是革命性的,因为在它之前是没有青花的。青花是国际交流的结果,青花源于波斯,它的器形、图案、材料都源于波斯。中外交流形成相互的影响,形成今天独特的青花设计文化和审美情趣。但是今天不是明代也不是元代,如何去把传统的东西当代化为今人所用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第三是必须国际化。任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是国际交流的结果。中国椅是丹麦人设计的,这是典型的人类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和学习,创造了一些经典作品。如果没有国际化, 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文化。我们今天认为非常中国的东西,其实很多都源于国际的交流。今天如果我们要传承的话,也是一个国际化的进程。我们的东西必须国际化,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赏使用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商品化。如果不能商品化,这些价值都不能变现,不能变现就都不可持续。政府可以花钱去资助这些手工艺人,但是一旦没有资助了,就不存在了。现在这个问题非常严重,我们必须用一种社区的可持续的方式让它们能够商品化。

《设计》:互联网上同类目下的品牌及产品太多,不利于形成设计凝聚力,各行业都一样,如何改变这种现象?

何人可:这是需要过程的。一百年前的德国也不是高品质的,没有历练最终也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。现在只是一个初级阶段,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。很多人认为消费升级很好,但是有很多网购变成了消费降级,越做越便宜。为什么越做越便宜,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。中国是一个发展非常不平衡的社会。有些低收入的老百姓需要这些东西,不可能不给他生产这些产品。如何通过我们的设计让便宜的也做成高品质的。比如宜家做全世界最便宜的家具,他的目标是为全世界的人创造最好的生活方式。通过设计让最便宜的东西变得有品位。


《设计》:很多设计都是短周期完成的,企业不给设计师足够的时间去做设计,真正有能力有实力去颠覆行业的企业和设计公司都很少,如何看待?

何人可:在中国两种都是有可能的。全世界有两种设计生态,一个是以IOS为核心的软件生态,像苹果就是一个封闭式的生态,它在全世界具有垄断性质。小米是硬件的生态,它的特点是以物联网和互联网建立它与用户的密切关系,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生态系统。也有一些小的公司可能在一些特别的领域,尤其是小公司能够把创新创业结合起来。还有一种新的趋势,就是完全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,把单独的小公司结合起来成为巨大的互联网平台,比如猪八戒网,洛可可也在做洛客平台,这也是一种方式。

《设计》: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选择自己创业,但他们在商业竞争中存在一定的劣势,只懂设计不懂管理,如何看待这个问题?

何人可:这是两个方面。在美国、亚洲基本都是以团队形式出现的。日本有少数的像深泽直人这样的设计师,但他也是依托于无印良品这样的大公司。欧洲有很多明星设计师像菲利普·斯塔克,这和他们的文化有关。一些大牌明星也和某些知名度很高的奢侈品牌联系在一起。但是对于大众品牌,不需要知名的设计师去打天下。有些东西是要靠明星设计师的,比如说赛车、跑车。但是问大众是谁设计的就不知道了。

《设计》:关于设计的理论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,但是在设计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非常基本浅显的问题,如何看待理论研究与设计市场之间的差距?如何改进?

何人可:在中国,现阶段的理论研究与企业、市场的发展有巨大的鸿沟,尤其是21世纪设计的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都有了巨大的变化, 理论研究必须要与时俱进。

(来源:花瓣)

文章来源:搜狐